谷歌牵头A2A协议,引领智能体Agent统一新标准

就在4月9号,谷歌发布了这个A2A协议。什么是A2A?其实就是英文单词(Agent to Agent)。

因为这个确实比较火,所以我还是打算用通俗的语言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我把这个A2A和拍电影联系在一起。比如,拍一部大制作的科幻电影。 这电影需要特效团队、道具组、服装设计、编剧、导演、剪辑师等等一大堆人马通力合作。 每个AI智能体(Agent),就好比是这个庞大剧组里的一个专业部门或者是一位身怀绝技的大师。比如,有专门负责生成酷炫爆炸场面的“特效大师Agent”,有精通剧本创作的“金牌编剧Agent”,还有能调度全场的“智能导演Agent”。

在没有统一标准(就像没有A2A协议)的时候,这个剧组会乱成什么样? 导演想给特效师提个需求,得先搞清楚特效师用的是哪个软件版本,接受什么格式的文件,沟通得用邮件还是特定的项目管理工具?特效师做完了效果,想给剪辑师,又得确认剪辑师那边的格式要求、色彩空间设置……要是中间还需要道具组配合做一个实物模型,那道具组可能还在用老掉牙的图纸和口头沟通。

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一套“行话”和工作流程。你想让特效部门给某个镜头加点料,可能得填他们部门特有的申请表,附上导演签字,还得通过他们指定的渠道上传素材。同时你想让编剧改写几句台词,又得走编剧部门的流程。这种各自为政的方式,让信息传递效率极低,沟通成本高得吓人,就像每个部门都给跨部门合作加了一道“沟通税”。 很多本来可以无缝衔接、创意碰撞的环节,都被这些流程壁垒给硬生生隔开了。

AI世界过去也差不多是这副光景。你的“邮件助手Agent”和“日程安排Agent”就像分属不同工会的剧组成员,想让他们自动协调个会议时间都费劲,你得亲自在中间当传话筒,复制粘贴信息。这种互操作性的缺乏,让AI的潜力大打折扣,许多需要多个AI协同才能完成的牛逼任务,根本玩不转。

就在大家被这种“剧组内耗”搞得头疼时,Google带着一帮伙伴(就像行业工会联合起来)站出来,提出了A2A协议。这个协议,就像是给整个电影行业制定了一套通用的《电影制作协同规范》。

谷歌牵头A2A协议,引领智能体Agent统一新标准

那么A2A具体是怎么让这些AI“剧组成员”高效协作的呢?

想想每个Agent,现在就像是一个挂牌上岗的专业工作室或大师。他们不再是散兵游勇,而是遵循着一套共同的规范。A2A就是这套规范,确保大家能听懂彼此的需求,顺利交接工作。

每个Agent会有一张**“Agent Card”**,这就像是工作室的官方名片或是在行业协会登记的资质证明。上面清楚写着:“我是‘视觉特效工作室’,版本5.2,擅长处理星际战争场面和流体模拟。我能理解标准的任务指令格式(基于A2A v1.0),能输出4K分辨率的序列帧。这是我的安全接口和认证方式。” 其他Agent(比如导演Agent或剪辑Agent)一看这张卡,就知道你能干啥,怎么跟你合作,省去了反复沟通确认的麻烦。

当一个Agent需要另一个Agent帮忙时,它会发出一个**“Task”**(任务)。这就像导演给特效组下达了一个具体的“制作通知单”。比如,“任务编号#SFX007:为第三幕高潮戏制作一个持续5秒的行星爆炸镜头,参考分镜图XYZ,要求周五交付初版预览。” 特效Agent接收任务后,双方就围绕这个Task ID进行后续的所有沟通和交付。

任务最终完成的成果,比如特效Agent做好的那段爆炸视频文件,在A2A里叫做**“Artifacts”**(成果物)。这就像特效组最终交到剪辑师手里的那盘高质量素材带,或者是编剧最终定稿的剧本PDF。

在任务执行过程中,难免需要沟通细节或确认信息。这些来回的沟通,就是**“Message”**(消息)。比如导演Agent可能会发个Message给特效Agent:“关于任务#SFX007,爆炸的火光颜色再偏冷色调一点。” 或者特效Agent回复:“#SFX007进展顺利,预计明天下午给预览版。” 这就像剧组里用对讲机或内部通讯软件进行的实时工作交流。

谷歌牵头A2A协议,引领智能体Agent统一新标准

如果一个任务特别耗时,比如渲染一段超复杂的长镜头特效可能要好几个小时甚至一天。A2A的**“Push Notifications(推送通知)机制就派上用场了。特效Agent可以在关键节点自动给导演Agent发送进度更新:“任务#SFX007:模型构建完成。”,“#SFX007:初步渲染已开始,预计耗时4小时。” 这避免了导演Agent需要时不时去“催更”,就像制片人能实时看到项目管理系统里更新的进度报告一样,对于异步协作**(不需要实时等待对方完成)至关重要。

最后,这一切协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如何保证?A2A内置了严格的身份认证与安全机制。这就像进入电影基地的门禁卡和保密协议。你特效组不能随便把未公开的镜头素材发给一个不明身份的人,导演也不能让一个假冒的编剧来篡改剧本。A2A通过数字证书、令牌(token)、签名等技术手段,确保和你沟通、协作的Agent真的是它声称的那个“官方认证”的Agent,并且传输的信息是加密的,防止被窃取或篡改。这就像给每个部门都配发了带身份验证的“工作证”和“加密通讯器”。

你看,换成电影剧组的例子,A2A的逻辑是不是也挺好理解?它本质上就是一套让原本各行其是的“专业大师”(AI Agents)能够在一个共同的框架下,顺畅沟通、明确任务、安全交付、高效协作的标准流程。目的就是打破壁垒,让大家能一起拍出更精彩的“大片”。

AI热点快讯文章

Midjourney V7正式发布——AI图像生成技术迈入新纪元

2025-4-7 9:57:48

AI热点快讯文章

微信双核战略引爆AI应用竞争:元宝AI日活激增20倍+公众号生态重构开启全民创作时代

2025-4-17 22:30:1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